正如疫情事发突然、人们准备不周一样,“在家办公”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方式,也让很多人感觉不适应,难以维持高效率。
如何高效在家办公?可从这方面做起。
讲究仪式,不要“度假模式”
平时上班,很多人能做到早睡早起、按时吃饭,搞好个人清洁卫生。用自身实际行动,证明“我”做好了工作的准备。这种“我要工作”“我要去上班了”的念头,是人们进入工作状态的心理动因。
在家办公,也要如此。不能因为不用去单位,就晚睡晚起。即使起床了也不按时吃饭,甚至个人衣冠也不打理。这种慵懒的状态,很容易给自己一个暗示:我在“度假”,度假就应该彻底放松。
由于脑海里没有启动“工作”这一意识,到了需要工作时,内心就难免有抗拒情绪。带着情绪工作,效率自然不会太高。启动“工作”意识,让大脑接受“工作”这一现实,我们需要追求仪式感。
即不因在家,而大幅度改变正常上班的既有生活习惯。以前九点睡七点起,现在也要九点睡七点起;以前下了床就穿戴整齐、整理床铺与仪容,现在不出门依然要如此。
通过仪式化的流程,把“工作”内嵌为每日活动雷打不动的一部分。让“工作”这一活动,像每天洗漱、吃饭一样,成为一种必需,而非额外的负担。
目标驱动,劳逸结合
为监督员工在家办公情况,一些单位要求特定时段在群里签到、在家拍照录像等。这些“动作”并不难做。
但做完上述指定“动作”,并不等同于“我在工作”,最多只能证明“我还活着”“我正守候在电脑前”罢了。相比上述手段,制定工作清单更可能提升工作效率。
每天准备干些什么,准备干多少,一天结束实际完成了多少?这些信息都可体现到清单中。即使领导没这么要求,每一位在家办公的人也应自觉制定,并复盘当日工作。
制定工作清单,关键是确立可量化目标。目标不可量化,清单将等同于一张废纸。不必纠结“量化”的具体数值到底定多少,关键是“定”。朝着一个不甚精确的量化目标前进,也比停在原地纠结目标如何定,要强得多。
实现工作目标,从来就不只是“工作”本身的事,它还需要调配其他资源,如时间、精力等。每工作一段时间,就休息几分钟。这不是浪费时间,而 是放松大脑,为大脑“续航”,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。
加强沟通,争取家人支持
不少人虽然每天也按时起床,准时来到电脑前工作,也制定了工作清单,但工作效果依然一般。原因可能是,与家人沟通不畅。
“在家办公”虽然属于“办公”,但毕竟是在家里,无法完全切断与亲人的联系。而这种联系,又跟工作完全不搭边。比如,老婆喊你去楼下取快递,父母让你外出买菜,孩子要“求陪伴”。
无论你回不回应、作何回应,这些小插曲都会带来工作的干扰或中断。因此,有必要加强沟通,工作时间与家人暂时“隔离”,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。
- 清晨向家人通报当天工作清单,让他们知道自己一天的安排。
- 凡是家人扎堆的地方如客厅,都要远离,不能在那里办公。
- 即使居住条件有限,也要设法营造独立空间,尤其不要在床上办公。
- 日常家务可事先说好,让家人去做,或者改在非工作时间进行。
- 家里有小孩子,要明确告之,不要随意进出大人办公的房间。
- 大一些的孩子,可让他们在身边写作业或看书,两代人各忙各的,相互监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