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幸福的老实话

Posted by liuxher on February 7, 2019

在年青一代看来,过年的意义已是形式大于实质。但难以否认的是,春节仍是中国人家族团聚的最大理由与最大机遇。

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的族人,碰头之时,免不了忆往昔、问近况、话未来:

某某以前当干部,刚退休就病死了。

某某你还不找对象,看把你娘愁的。

某某挣钱少,他老婆回娘家过年了。

趁年轻多生孩子,不然老了准后悔。

买房了?多大面积?房贷还多少年?

这样的交谈,虽有道人长短的嫌疑,但也流露出谈话人对幸福、对人生的基本看法。

比如,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;挣钱少,就可能引发家庭矛盾;夫妻不和谐,也就谈不上幸福。当然,找一个好伴侣,生几个健康的宝宝,有自己的住房,在不少人看来,也是幸福的重要内容。

衡量人生幸不幸福的标准,或许有很多。但概括起来,无非是三个方面:即家庭如何、事业如何、人身如何。这三者之间,可能是相互冲突的。

比如,有的人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,有的人为了钱和权而不顾一切,以致健康受损甚至进了监狱。

正因为家庭、事业、人身在不同人心中,有不同的排序和权重,因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人生,也就有了幸福和不幸福的区别。

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如精力、时间、金钱等,都是有限的。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,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不断变动的。在上述情况下如何配置自己的资源,最终会影响甚至决定你的幸福程度。

确立人生目标

新人结婚,众人都祝福“白头偕老”,但还是有人会离婚;踏入职场,每个人都想好好工作,但还是有人越工作越烦;家长都希望孩子与自己关系良好,但有的家庭还是两代人闹得不可开交。
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,人们在配置自己的时间、精力等资源时,并没有把人生目标放在第一位。甚至,许多人压根没想过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
人活着是为了什么?你活着的根本动力是什么?是什么在支撑着你继续留在这个世界?这些问题并不空洞,也不虚幻,它们是你过好此生的指路明灯。

挣大钱,娶美女,住别墅,开豪车,固然属于人生目标,但未必是支撑你活着的根本动力。

不然,那些富豪何必和自己的娇妻签署婚前协议,明确财产归属;那些嫁入豪门的女人不曾高枕无忧,反而战战兢兢,更加勤奋,内外兼修。

换句话说,人生的强大动力不是源于金钱,而是来自学习,来自在责任中成长、为他人奉献以及个人成就获得认可。

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过分追逐外在标的物,一个人就难免走进人生的死胡同,离幸福越来越远。

不知道自己想借助工作为社会、为世界作出怎样的贡献,一个人就更容易忽视兴趣和能力,而选择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的行业,或者碰上什么就做什么,得过且过。最终发现,工作了无生趣,丧失生活热情。

不知道自己该和怎样的人共度一生,一个人就容易迎合世俗标准,选择那个并非心仪但条件看上去还不错的人结婚,买了众人口中标配的房子和车子。最终发现,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夫妻矛盾越来越多。

当然,想清楚人生目标,并不容易,期间可能经历反复调整。我们既不能一点儿也不思考人生目标,也不能为了思考人生目标而暂停手头的工作与生活。

合理的做法是:在按部就班工作、生活的过程中,花些时间去想想人生目标,想想自己眼前的事务是否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,并据此调整策略,重新分配自己的资源。

学会延迟满足

确立人生目标,之所以对实现幸福十分重要,是因为它用一个长远的结果,指引人们朝固定方向前进,保持行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。而这,离不开延迟满足。

现实中,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如时间、精力、金钱等,都是有限的。很多事情都在抢夺这有限的资源,干扰你的长远目标,动摇你的人生。

只有学会延迟满足,克制自己的欲望,放弃眼前的诱惑,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具有长远价值的事情上,你才能更好地实现幸福人生。

工作丢了可以随时找,而家人一旦失去、孩子的童年陪伴一旦错过,就无法挽回。道理虽然人人都懂,但为了工作而牺牲家庭、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现象,并不罕见。

比如,你明知道家人是自己坚强的后盾,陪伴家人很重要,可是领导让你加班,你很可能会牺牲家人,而把时间分配到工作上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因为,工作能在短时间给你带来回报,比如获得薪水和奖励,而陪伴家人、建立亲密关系,似乎并不会让你当场就有所收获,一天不陪家人,似乎也不会立即恶化你与家人的关系。

实际上,当人们极度渴望成功时,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资源,分配到能立竿见影的事情上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急功近利如此普遍:

  • 很多人职场上很风光,婚姻上却亮起红灯,能管理好一家公司一支团队,却理不顺与家人的关系。

  • 很多男人对老婆很抠,对家人不管不问,却对不曾谋面的网络主播慷慨打赏、笑脸跪舔。

  • 很多女人为了上位,宁愿被潜规则,不惜暴露自己的隐私与身体。

  • 很多年轻人宁愿背负外债、榨干父母,也要买房买车,把孩子丢给老人。

营造合作文化

确立人生目标,学会延迟满足,指向的都是未来和远方,但生活总要回到现实和眼前。人在职场混口饭吃,有时不得不加班,有时不得不放弃陪伴家人。幸福的人生,从来不是独角戏,争取对方的理解、支持与配合是必要的。

幸福人生,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。经营家庭如同经营公司,只有建立起统一的内部文化,培育起共同认可的价值观,双方的关系才会牢靠。

在这方面,“合作理论”为我们达成合作提供了参考。该理论从组织成员对“加入组织想要获得的回报”的认同度,以及对“组织要采取什么行动,才能产生预期回报”的认同度这两个维度,来决定如何运用这些工具。

如果组织成员对上述维度的认同度很低,你就只能使用强制、胁迫、惩罚等“权力工具”来确保合作,也就是“你不认可,也要照我说的做”。显然,这种合作方式存在隐患。

如果组织成员高度认可上述维度,双方通过合作,一次次成功完成各项任务,那么,他们就会不断深化共识,懂得理解、付出和奉献,愿意围绕这个组织安排自己的行动。

家庭也是一种组织,家庭成员就是组织成员,家庭文化需要尽早培育。很多人习惯了对爱人、对孩子发号施令,没有从合作者的角度,思考家人在家中能获得什么、全家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家人有所回报。

等到爱人忍无可忍,孩子长大了有力量反抗时,权力工具就失效了。强迫家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,短时间可能有效,但长远看,肯定不利于家庭和谐。

爱人闹离婚,绝不是只对一件事不满意;孩子叛逆,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。如果有一天,爱人突然公开反对你,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,家人不再对你言听计从,那就说明——你的行为模式,已经到了影响团结、非改不可的地步了。

远离侥幸心理

很多入狱的贪官或小偷,在交代自己的罪行时,都会提到——自己的堕落源于收取一笔小的贿赂,源于偷拿人家的一针一线,之后放开手脚,收受金额、偷窃金额越来越大。

他们受贿、偷窃时,心里未必不清楚这是非法的勾当。之所以不住手、不收手,很大原因是出于侥幸,甚至安慰自己“就这一次,下不为例”“这次情况特殊,情有可原”。很多人沾染恶习,导致家庭破裂、众叛亲离,也是因为“就这一次”。

第一次做的时候,可能代价甚小,不足以让人受到警示,有所收敛。于是,即使心里告诫自己“下次不了”,可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形,人们反而拿第一次相安无事的经历,怂恿自己照做不误。最终,“下不为例”成了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无底洞。

保持幸福的秘诀,就是永远不要尝试任何可能危害幸福的事情。比如,酒后驾车,打骂孩子,婚内出轨,赌博嫖娼,结交狐朋狗友,等等。

无论这些事情看上去多么隐蔽,无论犯错成本看上去如何微不足道,都要忍住不做。100%坚守原则,要比99%坚守原则更容易。屈从于那不起眼的1%,你就可能直接失去剩余的99%,人生从此归零。

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历史留名的英雄豪杰。所以,别在意你能取得多大成就,多想想你的存在能帮助多少人,能给他人带来什么。

围绕你的人生目标,合理配置你的资源,学会延迟满足,营造合作文化,远离侥幸心理。做好这几点,你这一生就是幸福美满的。